主动均衡技术特点及应用场景
主动均衡技术特点及应用场景
一、技术特点
高效能量转移
通过电容、电感或双向DC-DC芯片实现非耗散式能量转移,能量利用率可达85%以上,显著优于被动均衡的电阻耗能方式。
支持跨多单体或远距离能量传输,适用于高串数电池组(如储能电站的1000V+系统)。
全周期均衡能力
在充电、放电及静置状态下均可执行均衡操作,实时消除单体间电压与容量差异,提升电池组整体一致性。
动态响应与智能化
基于BMS实时监测数据(电压、温度、容量差异),毫秒级触发均衡算法,适用于高功率场景的快速调节需求。
科列等厂商的双向DC-DC芯片方案通过智能算法优化能量分配路径,提升均衡效率。
延长电池寿命
通过避免单体过充/过放,减少电池老化速率,延长循环寿命(如铅酸电池在通信基站的使用寿命可从1-2年提升至3年以上)。
二、典型应用场景
电动汽车
在快充(如800V高压平台)与高功率放电(急加速、爬坡)场景下,主动均衡技术可实时补偿单体差异,确保充电效率与续航稳定性。
典型案例:海辰587Ah电池通过主动均衡技术优化6MWh+储能系统效率,降低充电损耗。
储能系统
适用于大容量锂电储能电站(如电网级GWh项目)及高串数电池组,通过能量转移提升容量利用率,减少因单体衰减导致的系统容量下降。
技术方案:Allegro ACS71002电流传感器与MPS MP2645主动均衡芯片支持高压母线保护与高效能量管理。
工业与通信设备
在通信基站、AGV、叉车等场景中,主动均衡技术可延长铅酸或锂电池组寿命(如中国铁塔基站铅酸电池延寿方案降低30%运营成本)。
极端环境应用:太阳能基站通过主动均衡技术应对高温、高湿等恶劣条件,提升设备可靠性。